虚谷《花果图》
虚谷(1823-1896)《花果图》,系作者为苏州僧人鉴中所作,最早公开收录于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虚谷画册》。此图用四尺皮纸画成,楮墨精良,民国装裱完好。
虚谷与同时代的画家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均以显着的个人面目著称于世,被誉为“海上三杰”。任伯年将视野扩展到民俗题材,所作皆雅俗共赏;吴昌硕则将金石篆籀之笔运用到大写意绘画中,响应晚清金石学的潮流;而虚谷一生前后经历了儒生、参将、僧人的身份转变,三十岁以后便脱离宦海,浪迹江湖,他的作品正如其好友杨逸(1864-1929)所言:“落笔冷隽,蹊径别开”(《海上墨林》),独具清俊冷峭、静寂虚和的风姿,亦狂亦狷,奇希奇怪,不事规模陈迹,纯是胸中盘郁。此图所写皆案头清供:画面主体写一长瓶,上有老梅数丛,挺拔如剑,右下角配以三丛偃枝,古奥奇绝。传统梅干交叉法皆恪守“女”字形的原则,虚谷画梅是自出机轴,不尽拘此绳墨。花瓣利用底色以粉点出,附以红色花萼加以烘托,为梅干的古拙平添几分生趣。虚谷自作咏梅诗云:“无故白雪落沙来,古本疏枝上粉苔。似雪似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开。”写寒梅之高洁,亦可为此清供之梅传神。丛梅左侧陪衬了些许松枝,松针逸笔草草却不乏韵致。瓶下右侧则有佛手一枝二果,以破墨画叶,墨彩清润浑厚;又有连根百合二枚;前有红柿一枚,反复渲染,隐隐透出红晕,亦各尽其妙。瓶后露出如意半枝,是为改变花瓶左侧垂直线的单调而加,使画面显得更为和谐、丰富。
款识 “鉴中老和尚清玩”,书风一如其画之清隽,图中种种绝俗之物,正应清玩之题,同时暗示了老和尚清俊绝尘的修为与品味。所钤“虚谷书画”一印系闻名篆刻家徐三庚(1826-1890)所刻,有学者根据虚谷用印推断作品所在时期,认为此印或为虚谷1876-1887这十年间所用,则此画大约作于这一时期,当时画家多在苏州。
此外,由虚谷此图及相关作品,我们可以大略勾稽出虚谷与苏州鉴中和尚的交往。虚谷三十岁以后弃戎出家(1853),广泛往来于上海、扬州、苏州等地鬻画为生,他虽 “不茹素,不礼佛”,却与众多方外友人维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与苏州寺院的关系尤为密切,《寒松阁谈艺琐录》的作者张鸣珂(1829-1908)结识虚谷即由狮林寺僧诺瞿邀约所致,尝为瑞莲寺画《瑞莲放参图》,为光福古铜佛寺画《古铜佛寺图》,且一度担任狮林寺的住持,退居后到与狮林寺有法系关系的石壁寺养老,并葬于此。至于为鉴中所作除了《花果轴》,尚有《瑞莲放参图》。鉴中的题跋,曾出现在顾澐为顾曾寿(字子长,号棱伽山民)所作《惟德堂图》后(2005年上海敬华春拍、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品),同卷后有苏州文人书画家顾澐、潘锺瑞(1823-1890)、刘履芬(1827-1879)、顾文彬(1811-1889)、潘遵祁(1808-1892)众多题跋,鉴中题后钤有“释日升”、“鉴中”二印,由是可知“日升”即鉴中法名,以及鉴中与晚清苏州文坛、画坛的交往。虚谷这一时期侨居苏州为多,与鉴中和尚结缘绝非偶然,故先后以《瑞莲放参图》、《花果轴》相赠。
大致可推测,虚谷此图作于1876-1887这十年中,当时他多活动于苏州一带,即为苏州僧人鉴中作此图,一直流传至今,其尺幅、楮墨及品相皆可圈可点。虚谷成名于海上,与任伯年、吴昌硕、吴待秋(1878-1949)、张鸣珂、高邕之(1850-1921)、杨逸等海上友人的交往为人乐道,而此图则可以引发我们对虚谷与僧人交往的再度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