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jpg
抱石先生(1904-1965)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新金陵画派的主帅,是中国山水画推陈出新、借古开今的一代宗师。在他数十年的勤奋实践中,开创了洒落自由的新形式和新笔墨。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抱石先生1963年(癸卯)秋在南京所作的妙品。六十年代,是抱石先生艺术最为成熟的时期,他的自我面目和笔墨功底,皆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图中一高士独坐悬崖,作抚琴状,其情悠悠然,应即是春秋时人伯牙,他与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艺术知音的典范。崖上林木荫浓,苍翠欲滴(此处尤显水墨之妙,至今淋漓犹湿也!)。背景为耸天削壁,飞瀑直泻,下承以急流碎石。泉声伴着琴韵,浮荡于画里画外,抒写着高山流水的磊落情怀。
画家运笔迅疾,有气吞山河之势。当你面对他的画作时,便会自然想到前贤的一些名句——“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唐·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苏轼《王维、吴道子画》)、“醉墨淋漓兴未阑,满堂烟蔼坐未寒”(沈周《竹岩新霁图》)。东坡居士评王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这应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抱石先生的这幅作品,虽未题诗却诗意盎然,真可谓画中有诗,令人玩味不尽。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