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0.jpg
农历1613年4月12日,我国明代最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写道:“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徐氏所纪,即黄宾虹先生画作《磴道盘空》之写也。
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书画实践,使黄宾虹的画论画史研究,有着深刻的独到见解。针对清代山水画出现气格柔靡软弱的现象,他简括“浑厚华滋”四字,作为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标准,并且把它提到中华民族性格的高度。黄氏对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作过的系统总结性考察研究,在画史上可谓空前,堪称中国传统山水画菁华之集大成者。他曾言:“笔墨之妙,尤在疏密,密不可针,疏可行舟。然要密中能疏,疏中有密,密不能犯,疏而不离,不黏不脱。是书家拨镫法。”其作品已经走到了传统山水画模式的边缘,而其中的抽象性格又和世界现代艺术倾向接近。在这意义上,黄宾虹不愧为古今中西的纽结点。
黄氏曾坦言,在他死后50年,人们才会欣赏他的艺术。今年恰好是黄先生身后五十年,荣宝借此契机推出黄氏力作《磴道盘空》,正是为了开辟并深入发展黄宾虹艺术这个宝藏一般的市场。无论是对藏家,还是对艺术界,这都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龙瑞先生说:“黄宾虹以其近一个世纪的一生,不遗余力地在其画学中阐释太极这个中国文化的‘生命逻辑形式’,最后达到道成肉身的践形境界,处处体现太极生命运动的情调”,因此,要“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画,则不可不理解黄宾虹”;而要理解黄宾虹,则不可不理解他的《磴道盘空》。画作以浑厚的笔墨层次,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以“黑、密、厚、重”为最突出的特点;其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大趣拂拂,令观者动容,表达他对山水自然丰富的视觉映象和内心感受,并达到蕴含力量而不粗疏、高雅文气而不纤柔的境地,具有典型的浑厚华滋的个人特色。
黄宾虹对於山水画有自己独特的品位,他的作品构图不求奇险,平淡中见“内美”,“妙在绝似与绝不似之间”。以此来看,这件山水佳作确实体现了他一生追求的完美,即和谐的视觉形象、笔墨、章法乃至一定的形式美和风格的统一。此图设色清润素雅,构图疏密有致、繁简得当,黄氏将山水景貌聚散、客观存在的“体貌”、“骨法”、“神气”、“内在美”经过自身提炼,最後把本人的精神感受与山水的内在性情有机结合,呈现出完美而和谐的视觉景象。布局看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
黄氏作于1932年的《听松图》此次也将举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