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2.jpg
慈悲有情的观音图 历代不少名画家都会画观音像,各有各的风格各笔墨。观音虽然法相繁多,但是究其根本,民俗观音皆经度化有情,慈悲博爱的精神为基本特质,现显出圆通安闲。
有人说:“慈悲就是观音”。这倒是真的,但愿世人皆能抱慈悲之心,以观音菩萨之心为已心,以观音菩萨之行为已行,世间会少些痛苦,多些慈爱和关怀。
民间人世都需要“实相”来捕捉观音的精神和妙理,但事实上观音有不同的应化身。
唐代时,吴道子已用“吴带当风”的笔法画观音,图转有力。下笔有神,异常生动,他的佛像和观音像皆一气呵成,线条富有运动感,粗细互变;基“疏体”有笔不周(点画之间时见缺落)而意周之妙。
即使后人以石 仿吴道子的观音像,从拓版中亦可见其几分精妙处。
宋代画观音而得观音的精神者,要数禅僧溪画的白衣观音图,写观音在石上静坐冥思,面向溪水,显得娟秀清丽,代表了纯洁、净土和生命的再生,溪的画布满宁谧静穆。与骚乱不安的世俗恰成强烈的对比。世俗界的法与欲混沌一片,难以支配自由超逸的内在世界。
好的观音像,并非只画观音的容貌和外在,而能流露观音的基本精神和质,使人感应慈悲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