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罗,女,湖北襄樊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擅长大写意花鸟画、篆刻、书法。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理事、江南诗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文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若不是事先得知
李罗女士已年过七旬,这位聊起天来妙语连珠、亲切得会让人忘了称她为“您”的前辈,一点都看不出“老”来。书房一块题有“稚乐轩”的古朴牌匾,更是将主人的“稚乐”气质和盘托出。
两度学画,恩师教诲
1959年,
李罗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得画坛名宿陈大羽先生教导,学习十分用功。1964年,她创作的《泼墨荷花》作为江苏唯一入选作品,被送往欧洲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广受好评。然而,因为“家庭出身不好”,
李罗未能留校任教,被分配到南京保温瓶厂从事产品设计,之后又受“文革”影响,被迫搁下画笔16年。
“不管把我放在什么位置,我也一定要干出成绩。”
李罗这样对待工作。付出总有回报,她在保温瓶厂评职称时,厂里统计10年的设计工作发现,该厂有10名设计人员,但产品销量最好的50个花型中,
李罗设计的占了40多个;12个最受欢迎的花型,她设计的占了11个。而这10年间,除去3年在中学任教、2年在车间劳动,
李罗实际设计时间只有5年。
改革开放给
李罗带来了好运。1979年的一天,
李罗偶然得知大羽老师一直记挂自己,便写信将这些年未能坚持创作的无奈直言相告。“第二天下午,我就收到老师回信,"只要你愿意,我还像以前那样教你"。”
老师的支持让
李罗再度拿起画笔。工作之余,她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夜深人静时才是她画画的时间。有时实在太累了,她就和孩子一同早睡,半夜三四点一觉醒来,立即起床习书作画直到天明,接着上班。
大羽先生十分欣赏这名弟子。看到
李罗优秀的习作,他会毫不吝啬地表扬道“你要遭嫉妒”、“你比我聪明”。上世纪90年代,
李罗准备出版书画集,大羽先生欣然题词赞曰“浑朴刚健、巾帼雄强”。
稚乐轩主,心远自得
30年前,
李罗把自己的斋名定为“稚乐轩”,她向老师解释,“如果能一直保持童真、童趣,就会快乐一辈子。”大羽老师连声称好,并亲自给“稚乐轩”题匾。生活给
李罗磨难,她却向生活展示一颗永远积极乐观、拒绝世俗的童心。
如今,
李罗在绘画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她时刻记得报考美术时父亲的教诲:“你要学艺术,一定要踏实、勤奋,不要追名逐利,甚至要做好清贫一辈子的思想准备。”她远离画廊和拍卖行,嘲讽吹牛卖画者是“画奴”,调侃欣赏画作只听
画家头衔名气的人是“用错了器官”。2003年,她起了第二个斋名叫“心远楼”,将陶渊明的名句“心远地自偏”寓于其中,“心远,这样活得自在。”
教书育人,薪火相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李罗就在省、市几所老年大学及南艺、南师大教写意花鸟课,少年宫的孩子也是她的学生朋友。
因为热爱,她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尤其注重讲得通俗易懂。解释“写意”,她称之为“大快朵颐”;解释“主次分明”,便联系到T台上模特压低的帽檐和倾力展示的服装。
“教书要育人”,
李罗说,平时看到了好书,她会摘抄复印好发给学生一起分享,学生和家长们称她是“最好最好的老师”。2000年,1974年到1977年她教过的40多名学生,竟凑在一起,给她过60岁大寿。刚一见面,学生们便给老师出了一点难题:让她点名。20多年过去了,有些学生这些年从未见过,
李罗竟一点不含糊,将全班学生的名字一一叫了出来。“那些年,与学生们的接触真的太多了。”她对记者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