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按分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中书画网 - 鲁中书画网

李林洪


作者: 企业会员admin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 3689 【字体: 】  【关闭

李林洪近照

  李林洪(笔名牧石),1942年8月出生于江西樟树市,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著作有《山水画技法新编》、《山水画技法高级篇》、《李林洪画集》(陶板画)、《李林洪陶瓷书画艺术专辑》。作品多次参加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展览,广泛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李嘉诚先生等一批知名人士所收藏,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深受陶瓷艺术收藏家的青睐。在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界,李林洪先生无疑是一位极具个性与创意的艺术家。本刊专辑介绍李林洪近几年创作的陶瓷板画作品,供艺术收藏家、艺术评论家及广大陶瓷艺术爱好者品赏。

 


 

  因心造境 天地华章(李林洪)

  我研习版画、油画、国画、书法,不囿于某一艺术门类,我认为技法本身也是一种内容。我的创作愿望:陶瓷板画要区别于工艺美术陶瓷或其他的绘画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纯粹的艺术形式。

  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对不同材质语言的探索,艺术家要创造自己的风格,必须从材质固有的属性出发,赋予材质物性以精神“活力”。陶瓷板画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除对工艺把握之外,应注入深刻的艺术精神,彰显对宇宙、人生的审美态度。

  我醉心于陶瓷材料的综合运用,并善于充分控制烧造过程对陶瓷板画效果的变化,追求釉面和颜色的自然合一,每一幅烧制成功的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存在。在工具使用上改变传统以毛笔为单一绘画工具,即便使用毛笔,也多用狼毫叉毛。为了丰富陶瓷颜色溶剂,我在创作时特别注重水和油的交相兼用,利用油和水相互排斥的特性,制造溶剂互相渗透的效果。从油料上讲,一般人画瓷习惯用樟脑油和乳香油,而我除此之外有时还使用松节油、煤油、甘油,甚至豆浆。

  作画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烧制的效果,对颜色的色度、浓淡、厚薄都要掌握好。厚了就流,一烧就溶,会顺着画面流下来。利用反复画、反复烧制,创造千差万别的笔触肌理斑驳的痕迹。我的陶瓷板画在高温烧制下呈现出质地、硬度、色泽的复杂变化,在人们感知心理上对空间、体量、温度、肌理等方面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作品的成熟与否在于是否灵活运用不同材质的“活力”和“内涵”,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倾注其中,激发观赏者相似的感知经验从而产生共鸣。因此,打动观赏者的不仅仅是造型和色彩,其实还包括材质的“活力”。

  一直以来,我在思考能不能结合自己对于书法、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研习的感悟,将其不同特性与陶瓷板画材质的特点结合起来,融入现代意识,使陶瓷板画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认为在陶瓷绘画中融合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的造型技法,会成为陶瓷山水画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文化现象。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寄寓于山水是中国文人一脉相传的精神归宿。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绘画形式,它的精神性潜含在深邃的历史文化结构中,山水不只是客观世界的风景,而是聚合了中国文人的文化精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我深受黄宾虹先生的影响,领悟到山水画非画山水,而是画出画家自己内心的感受。唯有把自己化透于大自然,方能理解什么是“天人合一”,进入石涛所说的“山水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那种物我交融的境界。

  几十年来,我探寻陶瓷板画大山水的形态结构,尝试着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法与西方风景一点透视法巧妙汇通在我的山水结构中,创造一种既可以舒展观看的灵动视点又具有画面中心的宏大空间,充分尊重中西方在不同视觉文化传统下所形成的阅读方式。在画面空间结构布局上,我喜欢追求中国书法流动的气韵;大的山石形态,我希望营构一种块面量感,在大气流动中,彰显一种雕塑般的凝固之美。虚淡与厚实相依,明亮与幽暗相生,生涩与圆润互融,在虚与实、明与暗的对比中,早年我研修版画的经验对我陶瓷板画的块面造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看来,每一次陶瓷板画创作都是一场心灵的深刻体验,从客观事物的物象开始,继而,依循心象导引,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激情涌动下将精神还原为点划和各种笔痕肌理,创造出蕴含精神意味的抽象图式。我把这种近乎抽象的“图式”称之为“迹”,“迹”是目之所极之物,更是灵性感知之“心物”,是深层上的化一而抱天道的物。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灵性的凝聚、意味的倾入和自我精神的实现。

  我在作画时,往往是自由生发、不断寻找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在变化中思维,笔顺心动,因势而为,“因心造境,以手运心,”不断调整山水气象的营造图式、点线面体的空间流向、色彩光泽以及笔触肌理在视觉构架中的作用,潜入宇宙亘古之节律,山水地势恒定之搏动,了悟世间万象之哲理,以史诗般的语境构筑大美之气象,让流淌在笔端的形象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心境。我对古人“胸有成竹”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一直持有异议,我无法去复制我早已“规划”好的画面结构,我总是在造物的过程中不断生发、消解物象的具体性,凝神观照地捕捉我内心显现的心象。当笔触摆脱形的束缚,无比松动自如,这样就会不断生发起灵性般的心理意象。以灵性之想象自由出入其中,这是纯粹东方精神在技术获得释放后一种尽情的自由发挥,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象征,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情感的潜流是艺术灵感的源泉,来自作者特有的文化背景。

  我的陶瓷板画所表现的山水景象以心理原型为皈依,即以中国绘画精神中的山水图式为母体,不断探寻与自己心灵结构相映的视觉图式。在我的山水图式中,已不局限于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简单二分法,而是将两者融合为一体,其间注入了我的艺术理念和感知世界的方式,显现出一种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我游览山水是观照凝聚在山水间的那种内在东西,将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更永恒的角度去思考和反观自然。如果只看表面,画面内涵就少了,而且会过度修饰表面效果。我所画的山水都是宏观的,没有具体的房子、树木和人物,因为,笔触间所创造的山水,那是我心中的山水,山之气韵和我之精神在笔痕间完全融合。我不断尝试着创立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我的陶瓷板画作品既不是重复传统,也不是对欧美现实主义的模写,而是藉陶瓷绘画材质表现的可能性,进行一种全新的艺术整合。自然绘画语素与蕴积在画家气质中的文化本性有一种强烈的契合,保持这种智慧游戏对画面处理的快感,以雄浑的中华民族气派、极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参与到世界文化的发展之中去。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70979595184326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