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按分类检索
当前位置: 鲁中书画网 - 鲁中书画网

古代名画“穿越”,惊现“囧”字印章?


作者: 企业会员admin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 4702 【字体: 】  【关闭

《明皇幸蜀图》(局部)中酷似“”字的印章(右上)。
《庐山高图》(局部)中酷似“”字的印章(左中)。

  本报“南国网事”记者 胡志伟 文/图

  “”字因形似人失意的表情,被现代人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的含义。近几年,“”字成为人们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汉字之一,从而被称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很多人都以为“”来源于现代,是利用电脑程序拼接的。然而,近日南宁一网友在一场古代名家书画展上,意外发现画作中出现多处酷似“”字的印章。这是怎么回事呢?

  疑惑:

  “”字现名画,网友叹神奇

  4月7日,早报网网友“10点半”在早报网发帖称,近日,他在广西书画院举办的一场名画展上看到,展览中的好几幅古代名家画作上都有一个“”字,而这些作品分别来自唐代、元代、明代等,都是“国宝级”名画。

  “10点半”称,“”字原本是个生僻字,最近几年才开始流行。在他眼中,这名爱在名画上钤上“”字的古人,无疑是一位引领潮流几百年的“潮人”,“而且在国宝级的名画上钤上这样的印章,可以说是古典美与现代潮流的最""结合”。

  这一发现引来不少网友围观。有网友称“古人很有"味道";有网友则感叹:""字无处不在啊!”也有网友推测:“这应该是个篆体"公"字的印章,只不过整体观感很像""字。”

  查证:

  多幅名画中,“”字频出现

  据记者了解,由广西书画院举办的这场名画展展览地址位于自治区博物馆。在博物馆二楼中厅,这场名为“广西书画院院藏学术研究作品展”的展览中,共展出了16幅古文名家字画。

  16幅字画分别为唐、五代、元明清时代的名家名作,其中包括唐代画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山口待渡图》、明代中期著名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和仇英的《仙山楼阁图》。据介绍,这些画作都是我国历史上国画和山水画作品的传世之作。

  记者注意到,上述4幅画作中,都出现了一个酷似“”字的印章。印章在画卷上的位置不一,有的位于左侧,有的在右侧,有的被钤在角落里。

  前来观展的市民陈先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他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此珍贵的画作不可能有人搞怪,但“”字印章确实生动形象,让人好奇。“几幅不同时代的画作都出现了同一个印章,让人越想越糊涂”。

  听记者说起“”字印章的事,自治区博物馆的几名工作人员也感到有趣,但对印章来历却说不出所以然。自治区博物馆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称,画展是广西书画院举办的,他们对展览内容并不了解,而且博物馆方面缺乏专门研究书画的人才,他们也无法回答网友的疑问。

  释疑:

  “公”字加道框,才引众人奇

  “这16幅画作都是高仿品,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负责布展工作的广西书画院工作人员甘梅介绍,该展览的画作真品目前都收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由于这批画作比较珍贵,平日难得一见。最近,沈阳故宫博物院专门制作了一批高仿品面向社会发行,广西书画院也购进了一部分,供广西书画院的书画家临摹。对于大家好奇的“”字印章,甘梅称“也注意到了,但没细究”。

  那么,古代名画上的“”从而何来呢?

  随后,本报“南国网事”记者联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画院书法家冯华春。经其鉴定,印章上的文字应该是篆体的“公”,“”实际上是“公”字加上印章的边框。

  冯华春介绍,如果市民再细心点就会注意到,在带有该印章的画作中,每个“公”字印章下另有一枚篆体“信公珍赏”的印章。冯说,在书画收藏界有一个传统,收藏家都会将自己的印章加钤在原作品上。据其介绍,清代有位书画鉴藏大家,名叫耿昭忠,号信公,如今流传于世的许多古代书画作品上都有他的这两枚印章。冯华春称,他之前在临摹学习时,也曾在多幅作品中看到过。

  据介绍,王羲之的书法名作《远宦帖》,也曾被耿昭忠鉴赏过,留有“”印章。

  随后,广西书画院有关负责人回复记者时也称,经他们查证,网友关注的印章确实是耿信公的“公”字章,“这说明,这几幅画作都被耿信公收藏或鉴赏过”。

  (早报网热心网友“10点半” 稿酬80元)

  “”字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

  “”字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关于“”字的解释,历来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窗户,有的说是仓廪,有的则是指眼睛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曾运用篆书的写法,将“明”字写成“月”。

  在互联网时代,因“”酷似人失意时的表情,对于网上的一些事件,网友用这样一个字足以表达心情,所以很快在网络流行。如今,“”作为一个生僻的古体字,被赋予了独特的网络意义。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8737087249755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