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网搜《中国首创特型书法》解析:书法对联的格式、字序、张贴“对”与“错”引发争议!
发布者:fyp828  发布时间:2021-06-26  阅读次数:4431次

作者按语:「书法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涉及广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对联文化也已逐渐兴盛繁荣。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改革,二十世纪,新派文化贤能大家为追赶现代时尚潮流,以传统对联与现代对联的融合创新,从格式、字序、张贴方面进行了衍化、、、二十一世纪后,在文化强势氛围的影响下,对联、诗词的寓意也在不断提升、增强、扩大。这对诗书联、文学艺术界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书法、美术、诗词、文学、论坛等、赛事频繁,文化彰显与竞争成效显著。当前,中国对联文化发展到怎样的历史高度、今后的趋势如何?当代诗、书、画、对联书写工作者所担负的时代使命及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 中国对联的发展史

”对联起源“:对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联发展”:据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岁的除夕,让他手下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此后,中国对联文化的传承便随着朝代(明、清)延续至今、、、

                                                 二、 对联的用纸与讲究

1、对联的用纸:对联用纸,通常采用大红纸或点金大红纸,以表示喜庆、吉祥、增加节日的气氛。但也有例外:比如寺庙通常采用黄纸写联。而家有老人新近过世的,按传统习俗,一般从当年起三年内不能贴红色对联,而要贴其它颜色的“孝联”,“孝联”又称“丁忧联“,或者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

2、对联的用墨: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很少人用“研墨”,一般都采用“墨汁”书写了。在此作者建议:选用大品牌以高档胶和中药材精制而成的“留香墨汁”,不可贪便宜使用价廉的“臭墨”。为增加书写效果,可在墨汁内适量加入一些碱性物质,比如高度白酒,可使墨色深入纸里,而且还防虫。

3、对联的尺寸:现在市面上可以直接买到通用的三种尺寸成品对联纸,四尺四开(17乘104公分)、四尺三开(23乘138公分)、六尺三开(32乘180公分),基本可以适用大多数的楼宇住宅门框。对于书写者来说,还要会折纸裁纸,以备不时之需。对于特殊的尺寸,可根据门框的需求扩大裁定。

4、对联的书写:对联的书写可分常式、变式、琴对。「常式」指每边联文一行写完,联文居中,字体大小相仿,间距相等,上下写到头。这是最常见的格式。「变式」指常式的变式。同样的一行字写完,联文居中,但自上而下,字体大小错落,间距不等,流畅生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现在会这种写法的书家一定很少了、、、

5、对联的字体:书法对联的字体有讲究?主要是”好看好认“、”通俗易懂“、”饱满大方“。除非特殊场景,可用大笔或板笔「黑体字」,对联的认知度主要是大众化(百姓群体),一般采用楷书、隶书、行书、三种字型体。

                                                  三、对联的字序与张贴

1、横批的书写:对联的”横批“,也称”顶阁",是从古代的碑题和匾额演变而来的。古人的书写习惯,就是“竖写”直行,从右到左。今天的对联既然仍是竖写直行,横批也应该从右到左,这样不仅与对联书写、张贴方向一致,读起来也比较顺当。严谨一点来讲,古人是没有“横排”一说的,我们今天看到古人的碑题与匾额,其实也是竖排的,只不过是一来为了突出,二来字又不多,一行只写一个字,一行一字排下去,看起来像今天的“横排”而已。民国以后,不少大书家赶搭时代潮流,横批改古法为新法,采用“左起横式”遍布甚广,合不合适、见仁见智、、、在此作者认为:传统与现代两种书写格式,都可兼顾使用,两者并不矛盾。再说,国家在这方面的权威及专家也没有否定于一种形式的书写方式和定格,书写格式的应用只是爱好兴趣的选择,不存在谁“对”谁“错”的原故、、、

2、对联的字序:对联的字序,首先得弄清横批、上联、下联。区分上下联的简便方法主要有二:其一、尾字平仄区分法;其二、逻辑关系区分法;「尾字平仄区分法」:做对联,一般讲究“仄起平收”,先抑后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字,大致对应汉语拼音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字,大致对应汉语拼音的“一声或二声”。例如:“迎喜迎春迎富贵”(“贵”为仄声字,此为上联),“接财接福接平安”(“安”为平声字,此为下联)。「逻辑关系区分法」:逻辑关系区分法、其中又分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等等。因果关系:例如“喜居宝地千年旺”(上联)、“福照家门万事兴”(下联)。因为喜居在宝地,所以,才能福照家门。时间关系:例如“风送莺歌辞旧岁”(上联)、“雪伴梅香迎新春”(下联)。辞旧才能迎新,时间有个先后。时间关系:例如“海纳百川呈瑞彩”(上联)、“天开万里醉春风”(下联)。“天”比“海”大,“海”在前、“天”在后。

3、张贴的位置:弄清对联的上下位置后,张贴也便有了顺序。在这里我们可把它分为1、2、3、顺序:即1为“横批”(也称“顶阁”)、2为“上联”(面对门右侧)、3为“下联”(面对门左侧)。传统字序书写与张贴从右到左(从横批“右”开始),为:"S"型圈转;现代字序书写与张贴从右到左(从横批“左”开始),为钟表“顺时”转。

4、书家的敬言:对联最好用手写,手写字盎然洋溢、潇洒妙趣,虽然写得不好,但是它能活灵活现。而对联的印刷品视角僵硬、死板、凝固。若需对联登门求人写字,理当备薄仪谢,不可白要,这样对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习艺不敬、便使沦为“笔奴”或“役力”,书家亦应有敬谢之意,彼此礼数周全、人情殷殷、、、

以上是作者对书写对联的有关知识所受到的感悟和启迪、、、望能对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有所帮助。欢迎书法贤能、博学高论、以及爱好书法的朋友典雅方正!让我们携手同力,为中国书法的学术研究及繁荣发展做出奉献!!

注解说明: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学术收藏」、中国书法家论坛。详情网搜:《中国首创特型书法》获取相关信息。

相关书画知识: 网搜《中国首创特型书法》  网搜《中国书法名家樊华》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1170845031738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